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论语》 韩非子 墨子
B
《墨子》 韩非子 孟子
C
《老子》 孔子 孟子
D
《荀子》 孟子 墨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13.B【解析】人文常识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贤上》,意思是:国家拥有贤良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坚实;贤良的人少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薄弱。“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的《韩非子·显学》,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选拔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因此,该题三句古文对应的分别是《墨子》、韩非子和孟子。故B项对应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28.人类学家测量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类头骨之后发现,当代成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49毫升,相比中石器时代人类的脑容量,男性减少了10%,女性减少了17%。研究者认为,在分工日益明确的时代,富有合作精神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机会,“最友好者生存”是导致人类大脑不断缩小的重要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列与之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57.《论语》“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对“学”“习”这两种意思既有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人类知识增进行为的表达,其外延远超过今天双音节合成词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一词。《论语》中大量使用到“学”和“习”,“学”强调对典籍的理解与吸收、“习”强调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故“学习”义为“学习并实践”。但是,汉代以后随着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变化,诸如《史记》《后汉书》等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已由先秦两个意义递进的单音节词组演变为双音并列式合成词,从而导致“学习”词义的缩小。讨论“学习”在《论语》中的原始本义,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振兴以及建构终身学习型社会将有所裨益。这是一篇文章的摘要,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77.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没有反映税负转嫁现象的是:
2022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快。下列属于"新基建"的是:
95. 下列选项不能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
12.习近平主席以“我将无我”来表达自己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使命。下列名言中,与“我将无我”所表达的思想最接近的是
某水果采摘园门票为每人x元,采摘水果20元/斤,采摘满3斤可免除一半门票费用,采摘满5斤可免除全部门票费用。已知采摘6斤的价格是采摘2斤价格的2倍。问采摘8斤的价格比采摘4斤多多少元?( )
26.习近平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9.手足∶手∶足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六中全会的重点关注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33.李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期间李某再次盗窃邻居财产,数额巨大,对李某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