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阅读材料3,完成第75-76题: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A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给予否定
B
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
D
教师的课后总结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矛盾
正确答案 :A 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
A项:题干中,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都给予了否定。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案例中未体现。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C项: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否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故C项符合题意。
D项: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做课后总结。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C。
相关试题
63.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制约课程的因素主要包括( )。
16.某小学将印上急救知识的魔方发放给孩子们,孩子们在转动魔方的同时记小知识,提高了防灾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从课程分类看,这属于( )。
9.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当教师把关注的点一味地拔向讨好学生喜欢时这说明教师的成长正处于:
64.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
7.临睡前学习效果一般较好,确切地说,这是因为该阶段学习主要不受( )的干扰。
8.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木,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并初次确立了“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11.(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27.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 )对遗忘做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并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
73.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5.在人类发展中,能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条件的因素是( )。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48.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就其性质而言,义务教育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