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材料1:
3年前,S省Z市的1249个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08个农村社区,那时,新居民们以为只是换了个名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3年后,Z市农村社区学院的13个社区分院和208个社区教学站教会了居民的新技术、新本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老百姓才意识到,这样的社区的确和村不一样,“楼房改变的只是农村的住宿方式,社区学院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最终要靠老百姓头脑中的变革。这其中,社区教育的功劳最大,”Z市长张洪泉说。
近几年,Z市社区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以种养户,农村回乡青年、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为培训对象的5大模块的几百门课程,小麦春季管理、特重动物养殖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翻开《Z市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记者立刻被这些琳琅满目的课程吸引住了。为了开好课程,Z市的社区教师们深入农户,调研培训需求,量身定制课程菜单,居民们也可以通过社区分院热线电话的提出学习要求,仅3月份,Z市社区教育部门就接到近千份居民培训订单,现在,老百姓将这样的学习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居民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
待弄完花园里的花草,Z市密村花园社区村民张贵芬打开电脑,进入Z市终身学习网的网面,点开“中国文化”视频课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张桂芳说:“现在花棚里通了网络,可以随时上网收看视频课程,学习生活两不误。”
Z市终身学习网站建有新闻快递、政策法规,在线学习,便民服务等多个栏目,还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内容涵盖种植、养殖、生产、普法、文化,养生等多方面,市教育局每年开发和购买够超过10G的社区特色网上课程,投放在网上,108万城乡居民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免费享用这些资源。海量信息通过网络输送到每个居民面前。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如何让在家的农民跟上社会飞速变化的脚步?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诸城市教育局局长、农村社区学院院长李庆平说。
看着会学习的人都挣了大钱,乡亲们都坐不住了。这不,我们都把诸城终身学习网设成了电脑主页,比着看谁的学分多。”花园社区居民李大娘指着自家的电脑说。
网上课程让居民们流连忘返,像张桂芬这样迷上网络学习的居民并不在少数。诸城终身学习网的访问量已经超过1200万,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实名注册率达也超过了10%。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约请专家讲课成了诸城社区群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天一下雨,N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赵坝村的道路就泥泞不堪,连推自行车都推不过去,3月6日的晚上,村民们聚集在赵永权家,社区干部列席,34位村民代表选举成立赵坝“农民议会”。农户代表对13名候选人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了9名议员,这是南京市第一个在自然村成立的自治组织。
也有叫我们‘板凳会议’、‘田间议会’的。一般每月开一次会,议一议村里的大事小情。我们是“三无”议员:无官衔、无报酬、无任期。”议员卞有槽介绍,“农民议会”是对村民负责的服务型民间组织而不是行政化的组织,议员们都是热心集体公益、有一定文化和威信的村民。按《赵坝农民议会议事准则》等,议会每两年改选一次,既有准入机制,也有弹劾程序。
如今的赵坝,水沟不臭了,路面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昔日的淤泥塘变成一池绿水,倒映着成绿树。“农民议会”不断提出一个个议题,经过民主协商和表決大大小小的议题被付诸行动,赵坝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材料2
H市包河区义城街道的居民多为“洗脚上岸”的渔民和农民,拆迁安置上的一碗水能否端平直接影响这一社区的和谐稳定。正在进行的康园二期回迁安置中,村(居)务监督委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身份认定、选房介导、填表、签认再到录像取证,全都由村民代表自主操作,并全程公开。塘西村村民孙维传遗憾未能中签,然而他并不抱怨:“阳光回迁,咱们村民互相监督,没抽中也心服口服。”义城街道副书记李爱文坦言,以前回迁安置,往往政府包办,村民缺乏自由度,没有决策权,造成矛盾纠纷频发。如今农村社区真正发展起村民自治组织,很多老大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至少还是缓和了许多矛盾,减少了许多压力。在Z省H县,千余名乡村社工早已扎根全区188个村,通过“村民事务全程代理制”,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式的服务。“村民的建房、求学、计生、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等事务,都在代理范围之内。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心服务,那服务可是五星级的。”家住上环桥的陈洪亮说。据了解,H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H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后,在国内率先提出乡村社工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量化标准,还创新建立了第三方评价体系。
B县晨光社区引进专业社工机构打造专业社工项目,通过近2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社会服务零距离。“我们社区是拆迁安置的涉农社区,以前各种问题和矛盾都很多,村乡干部平时轻易不敢进社区。”晨光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莉说,社区专门引进B县明德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重点对社区社会服务组织进行孵化和培育。
“最初在我们家访的时候,不少人认为我们是搞传销的,马上就把门关了。”“中国最美社工”、明德社工负责人张洪斌说,有时候,他甚至拿条凳子坐下先听居民发泄,说完之后再慢慢地解释,并给他们提供帮助。
在晨光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联动机制正在形成。在明德社工的示范和牵引带动下,不少社区居民参与进来,成为社区热心志愿者,孩子们也组建了向日葵小分队,为社区事务奔走忙碌。
材料3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农业综合服务站、幼儿园、老年活动室……以前,这些我们只能在城市社区里见到的场所,如今在Y市农村社区成了必备的设施。
Y市委农工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这些农村社区,侧巷道硬化率及周边绿化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家庭修建环保厕所达到100%,7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生活垃圾实现定点收集集中处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迅速改变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Y市各县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实施村庄富背墙及院落改造、巷道硬化、绿化、亮化及休闲广场建设,五年来,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494个,完成投资23.03亿元。为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各社区结合村级组织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警务室等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配套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农业综合服务站、幼儿园、老年活动室等。
五年来,Y市累计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64个,完成投资8.3亿元。为了使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各县区结合实际,综合运用财政奖补、增减挂钩、地质灾害治理、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和社区居民自筹等措施。新建住宅30515套(间),改建住宅22277套(间),搬迁入住25111户9.3万人,基本建成社区实现无危房建设目标。
“进得来”仅仅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オ是根本。Y市各县区结合社区建设实际,逐步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在狠抓苹果、核桃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的同时,着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大棚蔬果及菌类栽培、猪羊牛鸡鱼蟹等各类特色养殖,并通过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组建合作社等措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农家乐及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逐步拓宽社区群众增收渠道。五年来,累计实施产业类项目618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7个,产业园区完成投资5.98亿元。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从6624元,增长到11708元,年均增长1017元。
材料4
米兰世博会以“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也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以农业,农村为主题,省A县的永联村作为唯一参展的中国村庄,向世界呈现中国农村新面貌,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说,除了龙狮队、锣鼓队、舞蹈队外,村里的戏曲生活也十分丰富。每天一到午后时分,永联戏楼都会上演一出锡剧。国家京剧院、朝鲜杂技团、韩国本兰剧团等顶级艺术团体都曾来永联村演出。作为老戏迷,村民薛栋华几乎场场必去,“车子房子票子,永联人都有了,现在就是要让脑子富起来。”
“环境美只是外在美,农民的思想美、道德美才是内在美”J省A县委书记谷瑞灵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只盖高楼,更要注重农民道德素质是否得到了根本提升。目前,A县1090个自然村全部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并开设了“道德大讲堂”。“四德榜”上榜的都是村民推选出来的各类道德模范。村委会与有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家庭签订《孝老爱亲责任书》,签订率达到90%以上。
永川社区松溉镇是Q市历史文化名镇,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祠堂就有13座。松溉镇推出“弘扬祠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的传统文化传播项目,成立了“香喷喷故事团”,组织村社长者、村干部在祠堂中讲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古人家训的典故和本家族的家风故事。此外,永州社区城厢镇的农村社区有效开展了睦邻节,让社区邻里守望相助;水井坊社区想农民推出了各种促进邻里和谐的项目;浙江绍兴评选新乡贤,用乡贤的言行举止垂范乡里、培育良好家风,点燃道德的灯塔......
“农村社区建设更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农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年近七旬的永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志华说。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各地区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新型农村社区出现,为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展现了一片新的景象。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学习好的经验措施、取长补短。针对本次考察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开展社区教育农村呈现新气象。新型农村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开通农村网络,建立学习网站,深入调研培训需求,提供个性化、丰富的社区特色网上课程资源,深受村民喜爱,网站访问量得到有效提升,实名注册率也大幅提高。此外,社区通过网上发布学习信息,约请专家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发展村民自治组织提供高质量服务。新型农村公开选举投票,成立“农民议会”自治组织,发展村民自治组织,村民掌握自由和决策权,解决拆迁安置难题,缓和矛盾,减少政府压力。乡村社工、志愿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村民提供便利、优质的“家门口”式服务。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努力,社区生活便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不断趋于完善。此外,社区还结合建设实际,加大产业开发力度,衍生出产业发展链,逐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特此报告。